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深圳有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其中,“建立跨境信用数据传输和认可机制”和“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均来自前海。
值得关注的是,连续三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累计有48条经验获全国推广,“前海经验”约占1/4,累计达11条。
其中,法治建设领域推广的创新最多,占到近四成,除了此次的“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外,此前还有“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建立跨境仲裁协作和国际仲裁合作新机制”和“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等举措被推广。
人才建设领域的创新则有“推出外籍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和“构建高度便利化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
此外,前海“创新口岸国际中转便捷通关模式”“推动国际船舶登记入级管理集成创新”“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和“地上地表地下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经验,也曾全国复制推广。
下面一起来看下此次复制推广的两条“前海经验”有哪些亮点:
改革项目:建立跨境信用数据传输和认可机制,用户可自主携带自有数据跨境
跨境数据的安全、高效流动一直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深港两地政府部门和机构积极协调推动下,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深智城集团、香港科技园公司和微众银行等企业联手,共同打造了“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并于深港两地上线试运行。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该平台本身不传输和储存任何数据原文,所有通过平台验证的数据相关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了一条不可逆且可追溯的验证链,让用户可以自主携带自有数据跨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该已产生验证数据300多笔。
这不仅解决了当前的跨境数据验证难题,更以其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未来的更多场景描绘了一幅广阔蓝图。从企业信用报告的跨境验证到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再到金融机构间的KYC报告互认,该平台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拓宽,预示着深港两地在民生、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改革项目: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企业全球专利布局周期缩短至1年内
面对深圳企业出海遇到的难点堵点,位于前海的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完善“风险预警防控-案件监测响应-纠纷应对指导-意识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这一“五位一体”的海外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国外布站点、国内建基地”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格局,聚焦“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应对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等环节,打造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全流程”服务机制。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实时监测热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案件动向,紧盯案件立案、禁令发布、案件审结等关键环节,为深圳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海外专利、商标预警分析服务。
二是首创“国内专利预审+海外PPH”通道,将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加快联动,建立海外专利快速预审机制,推动1700余件预审专利快速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将全球专利布局周期从3年以上缩短至1年以内。
三是提供“一对一”纠纷应对指导,建设海外法律信息库、海外维权专家库以及海外典型案例库。已累计监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905件,为1943家企业提供应对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5000万美元,减少经济损失超21亿美元。
Copyright © 深圳仰泽商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20014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