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初秋,微风不燥。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下称“前海综保区”)内,近50立方米的集装箱里装满了货物,即将启程发往荷兰鹿特丹。
“依托去年升级后的‘MCC(多国集拼)前海2.0’物流模式,不同国家的货物在此集结装箱,再分散到不同国度,全球集拼在前海成为现实。”谈及公司业务重心的变化时,美邦链通国际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玲丽说道。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非常忙碌,协会举办的全球面积最大人工智能专业展刚在位于前海的国际会展中心闭幕,近千家企业参展,超百家企业达成意向合同签约额超十亿元。在他看来,“前海已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集聚头部企业,生态链逐渐形成”。
就在上周,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因在前海逐渐做大,而迁入区内新址办公。“这是港交所在金融科技领域,基于深港各自优势做出的长远布局。” 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科技总监徐庆强说。不远处的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则已累计入驻汇丰、瑞银等407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近三成。
而“保持金融和跨境电商强实力外,大力推动科创产业,并开拓多元产业模式”,正是前海近三年来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自《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首次赋予前海“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再加上扩区带来的制造、海洋、会展等多产业元素齐备后,前海相继启动“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和“集聚区建设”。
目前,前海已吸引了167家全球服务商,平均不到2.5天就有一家落户;形成风投创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12大产业集聚区,各类要素加速集聚。数据显示,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至7成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产业集聚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作为首批入驻前海的企业,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旭阳对前海十多年来的变化颇有感触。
“前海最初只是一片黄土地。如今,集装箱货车在各条高速公路上疾驰,将货物运向周边三大机场,来自大湾区各地的驳船载满货物,正朝蛇口码头行驶。货物以外,人才、资本等产业要素流动也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李旭阳说。
深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数量超15万家,作为深圳跨境电商货物出口的重要通道,前海业务规模长期占深圳近九成。数据显示,2022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而2024年1-7月,这一数据已达1868.7亿元,同比增长40.6%,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
“前海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享有保税和免税政策的地区,这对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方面成效明显。货物不需要缴付额外的税费,还可以获得退税、暂缓缴交关税等便利,吸引了大量跨境电商企业集聚。”李旭阳说。
产业集聚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成本、信息、服务等优势。在李旭阳眼中,这也意味着供应链的优化,“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与此同时,前海发达的金融、法律服务,也为企业提供极大便利。
2024年,东方嘉盛加大了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与知名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华南、华东直飞欧洲、英国、美国等地货运航线,海外仓也成为头部跨境电商平台的官方认证仓,赋能中国产品出海。仅上半年,公司国际物流实现收入达3.40亿元,同比增长2483.49%,实现飞跃式发展。
汤玲丽对此亦有同感:“物流最看重效率。政策以外,前海在物流便捷性等方面深度创新”。2023年,前海推出“MCC前海2.0”物流模式,在1.0的基础上,将以往单一的“多国集拼服务中心”升级为“全球集运综合方案服务提供商”。
“之前,即使货物只装了半个集装箱,运价仍需要按一个箱来计算。集拼模式下,企业可以与同一目的地的企业共享一个集装箱,大大节省了运输开支。报关时,也无需再提交申报资料,只需办理海运舱单分拨手续即可放行提离码头,节省了近一半时间。”汤丽玲说。
2024年7月,“前海·出海e站通”正式启用,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在产品出海、投资出海、服务出海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东方嘉盛成为该平台首批“出海服务商”。“这又一次为我们在电商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李旭阳说。
“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这里崛起”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9年前就开始关注前海,近三年更是与前海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范丛明说,《前海方案》发布及深圳提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后,前海有意打造科技服务创新高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作为科创产业发展重点,启动建设人工智能集聚区。
“2024年首个工作日,前海以‘一号文’形式出台‘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系统梳理了前海发展人工智能的方向和路径,以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为主攻方向,赋能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国内外创新资源聚集。”范丛明说。
该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人工智能企业2276家,其中超过1/8集聚在前海。2024年以来则发展更为明显,前海集聚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达355家,其中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达241家,涌现出思谋、商汤、涂鸦等一批知名企业。
“前海有别于其他区域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一是制度创新,企业在这里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二是要素完备,拥有发达的金融、法律等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高端服务业;三是区位特别是扩区优势,宝安大片空间被纳入,形成研发和制造全链条形态;四是深港元素和国际视野,可将香港高端研发能力和深圳强大制造能力结合起来,相信未来这里会成为深圳一个新的科创高地。”范丛明说。
深圳幻影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国峰也感到“前海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并因此于2023年6月入驻前海。这家专注于AI虚拟人研发应用的港企,已在直播、文旅、品牌IP等场景形成了一套标准化AI虚拟人互动系统。
“AI虚拟人产品本质是提高各个场景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客户实现降本增效,因此公司目前更多客户来自海外市场,特别是人力相对少但人工成本较贵的国家,目前已在新加坡成立了办事处,与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有不少合作。”陈国峰说。
他对前海今年以“一号文”形式出台人工智能支持政策也印象深刻。“这是人工智能产业里优惠力度最大的,里面还提到对大模型、超算中心的建设方案,极大提升了像我们这样从事AI技术研发公司的士气,给我们提供未来发展方向。”陈国峰认为,氛围和服务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前海的城区环境国际化且舒适,政府有服务意识,“会主动组织我们参加活动,还会将公司的前沿产品与前海结合,提供机会和想法”。
范丛明认为,前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链已逐渐形成,未来协会将依托现有的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专利导航、服务生态、孵化器、创新协作、人才服务、要素供给等8大平台,助力前海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并计划在前海做一个大的加速器,推动更多头部企业集聚前海,并帮助一批中小微企业加速做大做强。
“全球金融资本进入内地市场首选站”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内,梦海大道、桂湾四路两条纵横道路连接起周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前海方案》发布后不到两个月,这里便启动建设,成为深圳“聚金磁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作为前海最强产业之一,近两年,前海金融领域不断出台配套政策,包括深港首次联合发布风投创投联动发展“18条”,到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随后联合发布“金融支持前海30条”等。
“2018年,财付通入驻前海后,持续夯实基础支付能力,为个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支付服务。”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表示,“金融支持前海30条”提到探索跨境支付清算新机制,其中特别提及了推动内地与香港两地移动支付场景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财付通落地多项数字化举措,推动跨境金融创新。
在深圳热门商场、公共交通站,“港币付款,无需换汇”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字样。“港人使用WeChat港币钱包,可以向内地商户支付港币,省却换汇步骤,亦免收手续费。目前已覆盖商场购物、扫码点餐、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多个场景,实现了‘一个钱包,畅行内地’。”洪丹毅说,使用场景持续丰富的同时,消费额度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实名认证香港用户的单笔交易限额达3.8万港元,全年累计交易限额提高至40万港元。
基于移动支付场景,财付通持续探索跨境产品应用。“WeRemit跨境汇款服务支持内地超200家银行账户收款,用户可便捷汇出港币工资或赡家款,1分钟即可到账,便利经常来往香港内地的相关人员。”洪丹毅说。
目前,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累计入驻汇丰、瑞银等407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占比近三成;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已入驻渣打、惠理等201家风投创投及国际资管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达3258亿元;“金融支持前海30条”里,涉及人民银行、外汇局职责的创新政策已全部落地,实现14项全国“首创”“首批”,11项已复制、推广,全面构建前海“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融合效应也开始释放。9月2日,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迁入位于前海HyQ前坊大厦,并配备了和香港总部IT部门完全一样的技术测试环境,意味着这家从零起步在前海成长起来的企业获得港交所更大投入。
“在金融行业迅速转型的浪潮中,必须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增强香港市场竞争力。我们期待,通过港交所深圳科技公司,善用深圳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深化深港两地的金融合作。”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说。
“这几年,我们注意到前海一直在全速推进科技服务业,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均入驻前海,相关产业链初现雏形,人才大量聚集,正好解决了香港在个别技术板块人才不足的问题。”港交所集团首席科技总监徐庆强认为,前海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和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已是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一站”。
Copyright © 2024 深圳仰泽商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粤ICP备20014472号